出品 | 搜狐健康
作者 | 吴施楠
编辑 | 袁月
7月13日,以“5 年,我们了不起”为主题的“每一秒都值得守护——2025世界胶质母细胞瘤关注日医患分享会”在京举行,同期发布了《2025中国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纪实影集》与患者纪录片,以12位患者的真实生存历程,展现了肿瘤电场治疗五年护航,助力患者迈向长生存的新里程,见证中国脑胶质瘤治疗从“延长生命”到“品质生存”的跨越。
北京华康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黄锦赞表示:“我们深知,‘五年’对于肿瘤患者而言,不仅是时间刻度,更是生命希望的重要里程碑。作为公益性组织,多年来,北京华康公益基金会始终致力于推动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,见证了医疗技术与公益力量的深度融合。此次活动的发起,也是希望通过真实记录患者积极抗癌的生命故事,传递‘疾病治疗’之外的人文温度。当看到患者在影像中展现出的坚韧与乐观,我们更加坚定以公益之力守护生命尊严的使命。这不仅是对医学技术突破的呼应,更是华康公益‘以提升全民健康福祉为己任’的时代担当。”
展开剩余68%作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颅内肿瘤,脑胶质瘤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,年发病率为5-8/10万人,恶性程度分为1-4级。其中,作为恶性程度最高的4级脑胶质瘤,胶质母细胞瘤(GBM)占全部颅内原发恶性肿瘤的45.2%,其侵袭性生长特性导致手术难以完全切除,术后复发率近乎100%,而血脑屏障的生理阻隔更使传统化疗药物难以有效抵达肿瘤部位,致使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%,这一数据在近二十年里几乎未获显著突破,GBM也因此被称为“颅内癌王”。
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马文斌教授指出,现有治疗手段在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但面对这类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,仍存在一定局限,并且当患者病情复发时,临床可用的治疗选择相对有限。因此,亟待创新方案,与现有手段形成“组合拳”,共同为患者带来更优的治疗选择,改善预后。
2020年国内首款进口肿瘤电场治疗获批上市,胶质母细胞瘤治疗迎来近十五年来的突破。这种基于中频电场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创新疗法,通过物理原理杀伤肿瘤细胞,突破了传统化疗药物对血脑屏障的穿透局限,且几乎无骨髓抑制、脱发等系统性副作用。随着新标准治疗方案“手术+放化疗+肿瘤电场治疗”的出现,实现了“疗效提升”与“生活质量保障”的突破。
马文斌教授感慨道,“在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史上,五年生存率曾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。作为从事神经肿瘤临床工作几十年的医生,我在过去五年见证了肿瘤电场治疗所带来的一次次‘生存突破’。GBM过去中位总生存期仅一年半,但现在临床上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患者跨越‘五年生存期’门槛。他们中有人重返职场、有人迎来新生命,这些五年来积累的真实案例和临床数据,表明了创新治疗方案能给患者带来的长期获益,让临床和患者对‘长生存’治疗目标充满信心。”
除了积极有效的治疗帮助患者延长生命以外,乐观的心态对于疾病的康复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。为传递温情和希望,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,主办方特别发布《5周年献礼-长生存患者影像集》及《我们了不起》纪录片。影集由南方都市报N视频摄影记者钟锐钧历时四年,跨越10余座城市,跟拍记录了12组患者家庭实现心愿、勇敢生活的珍贵瞬间,累积影像照片超1000张。纪录片中呈现的4位患者代表,术后最长生存者已迎来新生第2060天。
图说 / 《5周年献礼-长生存患者影像集》
图说 / 《5周年献礼-长生存患者影像集》
“当翻看影集和观看纪录片时,我深刻感受到医学创新赋予生命的无限张力。”马文斌教授点评道,“这些视觉化呈现让更多患者看见希望:即使面对胶质母细胞瘤,也能重拾生活主动权。这种精神力量往往比临床治疗更能支撑患者长期抗癌。”
活动支持方、再鼎医药高级副总裁,政府事务、市场准入及商业渠道管理部负责人潘璐表示,再鼎医药陪伴脑胶质瘤患者走过了五年历程。五年来,在专家与公益组织的共同努力下,肿瘤电场治疗让越来越多的患者重建对生活的信心。随着更多的患者实现“五年”长生存这一重要里程碑,再鼎更加坚定了“聚焦未被满足治疗需求”的责任与初心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企业使命,携手社会各界,通过创新疗法与人文关怀,持续为中国脑胶质瘤患者带来福祉与希望。
发布于:北京市星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